为深入贯彻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,探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融合路径,加快推进我校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工作,11月11日至12日,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马新民、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徐军和专任教师周翔一行3人赴北京清华智谱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、北京朝元时代科技有限公司、清华启元实验室开展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专题调研。此次调研聚焦大模型以及四足、人形机器人在教育场景中的落地应用,旨在为我校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提供案例与技术支持。
在清华智谱,调研组和公司技术人员进行座谈交流,了解了“GLM-教育”人工智能实训平台。该平台基于国产开源千亿级大模型GLM-4,面向高校提供“数据-算力-模型-课程”一体化服务,目前已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复旦大学等30余所高校落地。平台负责人现场演示了“AI+教学”三大核心模块,该平台将生成式AI与教学环节深度融合,为我校AI实验教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。


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,涉外法治大模型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了“涉外法治大模型联合实验室”的建设情况。实验室已发布多语种法律大模型“LawGlobal-1.0”,参数规模700亿,覆盖120个国家法律法规与1.2亿份跨境判例。现场演示的“一带一路”投资争端模拟仲裁系统,让学生可扮演多方角色,实时生成案件事实、证据链与法律意见书,实现“教、学、训、评”闭环。

随后,调研组来到北京朝元时代科技有限公司,重点考察了四足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在教育场景中的落地应用。四足机器人通过仿生运动算法,可在复杂地形中完成自主导航、障碍跨越、人体跟随等任务,已在多所高校应用于教学。在启元实验室,调研组参观了面向教育的多模态机器人开放创新平台,该实验室基于四足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,进行自研和二次开发,推出“机器人+AI”一站式实验包:四足端侧重运动控制、自主避障、环境感知;人形端聚焦人机交互、情感计算、群体协作,支持Python、C++、ROS全栈开发,已在北京理工大学、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用于毕业设计、学科竞赛及科研训练。
此次调研行程紧凑、成果丰硕,不仅为我校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先进经验,也为后续校企协同育人、科教融汇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。学校将充分吸收调研成果,尽快启动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,力争打造地区领先的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示范平台,为计算机、人工智能专业和新专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。(图、文/周翔 审核/徐军)
